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本章讲述了 “道”的作用,也就是 “德”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旨在教人以 “道”修身。
一个善于建功立业的人,其统治不易被动摇;一个善于抱持事业的人,他所坚守的东西就不容易脱落。一个人如果既能够建立起一份事业又能够坚守住这份事业,那么子孙就能够因此而不断地传承。修道于一身,他的德才会纯真;修道于一家,他的德才会充裕;修道于一乡,他的德才会绵延;修道于一国,他的德才会丰厚;修道于天下,他的德才会普照万物。因此,以自身的情况去观照别人的情况,以自己家的情况去观照别人的家庭情况,以自己乡里的情况去观照别的乡里的情况,以自己国家的情况去观照别的国家的情况,以现今天下观照未来天下的情况。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在这一章中, 老子为人们指出了观察世界的方法,即 “何以知天下” 的方法。这个道理就是我们经常吟诵的一句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老子认为,观察事物要站在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立场之上,通过一种比较适合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这就是“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即要以“身”的角度来观察“身”,以“家” 的角度来观察“家”,进而站在以“天下”的角度来观察“天下”,这样观察才不会被主观所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是以符合“道” 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道” 无所不在,人也应当保持敏锐的状态,接收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以此来保证观察结果的正确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风光网视 » 大道老君山,解读《道德经》的奥秘(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