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中描绘了一幅他理想中的小国寡地图,这也是一幅田园气息浓郁的乡村生活图,旨在将人类社会建设成为“人间天堂”。使人人在“人间天堂” (即“和谐 社会”)中享受平等、自由和幸福。
国家很小,人民也很少。即使有很多工具,也不必使用;但民众珍视生命,不冒险向远处迁移。虽有船只车辆等交通工具,却都根本无法乘坐;虽然有盔甲和兵器,却都根本没必要使用。使民众回归到结绳记事的这古生活之中。吃得很香,穿的漂亮,住得安稳,满足于宁静而平凡的生活。虽然国与国之间相互都望的见,各国的鸡鸣犬吠之声也能相互听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从不相互往来。 “小国寡民” 是 《道德经》 政治思想的核心所在,是老子对心目中理想的国家、社会和人群形式的具体描述。这种设想,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在那个时代,如果达到了“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就是原始状态下的理想社会图景。 转载请注明来源:风光网视 » 大道老君山,解读《道德经》的奥秘(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