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的打卡点是怎样的?
是这样的?

还是这样的?
其实它可以是这样的
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擦肩而过”郭峪古城新增打卡点“历史之轴”,借鉴转经桶的造型及寓意,将郭峪古城发展史镌刻其上。又利用现代化的投影技术,回眸一次、转动一圈就是重温一遍波澜壮阔的郭峪千年发展史!
怎样的遇见
怎样的心动体验
……
郭峪发展史,以封建社会完结为限
分古代、近代两部分

郭峪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但村中常年冬干春旱,加上土地硗薄,不利稼穑,靠农业难以糊口。所幸村中富有煤、铁、硫磺等矿产资源,所以郭峪旧时的兴衰就和当时的冶铁铸造发展有直接关系。

郭峪村冶铁业始于汉代,兴于唐朝,后因宋仁宗整饬河东铸钱,村中冶铁进入低靡期,直至金元时期,经济才又有了飞速发展。而到了明代,阳城发展成为当时全国的冶铁中心,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采煤业也迅速扩张,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产业链。再加上当时“开中制”的政策环境和一本万利的盐业经销,郭峪在明朝初年及中期的工商业步入鼎盛时期。到了明未,社会动荡、内乱外患迭起,各地工商业均遭重创,但郭峪依托坚实的城堡工事,生产力迅速回升。 
有了充盈的物质积累之后,村民开始注重发展教育。明未清初的一百年间,村中共走出25位举人,16进士,贡生监生50余人,居全县之首,一时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儒贾并举,达到鼎盛。 明清两代,郭峪为科举鼎盛、经济繁荣的名村,后因康熙禁忌私人开矿炼铁,郭峪日渐没落。
进入近代,郭峪村再次经历兵祸和劫难。身处水深火热的郭峪儿女从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抗美援朝战争,都积极投身革命,奋勇当先。在近代革命中,郭峪是阳城成立农协会和共产党员开展活动最早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简称唐支队,曾进驻郭峪村,并在此粉碎了蒋闫顽固派发动的“十二月事变”。孕育了范月亭、郭钟秀这些红色基因。 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郭峪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农业生产集体化道路,学大寨,兴修水利,加强土地基本建设,为集体富裕创业,为改革开改奠基。解决了村民的温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在各级党政机关的正确引导下,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郭峪村民由温饱逐渐步入小康。

随着郭峪煤矿逐步整合,郭峪村决定转型,抓旅游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尤其是2018年以后,积极融入皇城周边五村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古村古堡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旅游新名片,加速古堡活化利用及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历史之轴,记载着郭峪的起伏兴衰
隐藏着一个村落的文化基因
让我们一起转动经轮
走近历史,品读郭峪
转载请注明来源:风光网视 » 听说了吗?景阳门楼“历史之轴”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