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染万物,冬之伊始
随着气温骤降,全省各地开启一秒入冬模式
半山深秋半山冬,赏尽秋叶赏冬雪
陕州地坑院凭借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非遗文化
吸引央视等其他各大媒体、研学团队纷纷拍摄打卡
各地都在降温,古村落里却人气火爆,热闹非凡!
央媒报道篇
玩转地坑院
啥叫进村不见房,人都地下藏?
豹豹蒙圈了,这是哪儿?
原来,这里是三门峡的陕州地坑院!

据说,这里的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哎~地坑院里怎么传来鼓乐之声,这是在干啥?
豹豹赶紧跑下台阶,来到地坑院里边,一探究竟。
哇!原来是陕州锣鼓书表演!情绪激昂,唱腔铿锵!真棒!豹豹也跟着观众们一起鼓起掌来~
地坑院里可太热闹了,能看到好多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除了豹豹刚才看到的热热闹闹的锣鼓书,还有精巧细致的陕州剪纸。

不怕扎到手吗?
黄奶奶说,为了学习剪纸,她不怕疼,“这个手指头扎破了,就换另一个手指头”。
哎呀呀,学习剪纸可真不容易。豹豹陪着黄奶奶剪一个福字,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在热爱的事业里收获幸福。
当当当,隔壁传来敲击的声音,这是在做啥?豹豹跑过去一看,原来一位老奶奶拿着木棒在布上不停敲击,然后就做出了一幅漂亮的图案!

这位叫朱秀云的奶奶告诉豹豹,这是传统的“捶草印花”技艺,使用一种叫芊棒棒草的天然植物作为染料。木棒捶打出草的汁液,印在白布上就形成了好看的图案,朱奶奶就是这项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
“我从五六岁时就跟随我母亲学习捶草印花,现在已经快70年了。”朱奶奶说,现在她专门在家门口种了一大片芊棒棒草,需要的时候就摘一些作为染料。经常有一些父母带着孩子来找朱奶奶学习、体验捶草印花,朱奶奶说她很高兴,她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传统的印染技艺。
豹豹陪朱奶奶制作了一幅花朵图案的捶草印花作品,想把这朵漂亮的花送给每一位朋友,祝愿大家都像花朵一样美丽快乐~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电视报》
研学活动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好的课堂永远在路上
数千名朝气蓬勃的少年带着探索之心有序入园
一起走进这座神秘的地下古村落
一路行走,一路学习,少年们收获满满
服装整齐,队形统一而协调,在陕州地坑院研学活动中,校园风采展示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各个班级互相学习的交流环节。
研学活动的结束,是他们新的学习方式的开始地平线下的研学活动在学生们心中激起的涟漪还久久不能平息,带给他们的文化和人生财富也弥足珍贵。
非遗之光篇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陕州地坑院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拥有多项省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景区目前开发了多类非物质文化遗传体验项目作为研学课程供研学团队进行体验学习,志在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进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发扬与传承。
陕州地坑院始终致力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大非遗研学力度,传播非遗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绽放非遗之光
体验传统非遗项目,寻找古村落的风土人情
更多精彩就在陕州地坑院景区
转载请注明来源:风光网视 » 聚焦古村落里民俗文化,绽放地平线下非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