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却始终无法掩盖那些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它们宛如时光的使者,静静承载着岁月的厚重记忆,将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代代相传。在神农山风景区,有三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神农传说、二仙庙会、二仙奶奶行水。今年春季,一场特别的文化、祈福之旅正在向您招手,二仙庙会和二仙奶奶行水,正等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领略。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踏入神农山,观美景、赏非遗、参加行水巡游,祈福、祈运、祈财、祈平安! 二仙庙位于神农山风景区仙神谷园区,这里左悬谷,右紫金,前怀川,后沐涧,水环翠拥,自然景色十分优美。 二仙庙会与上清派鼻祖魏华存有着直接关系。“二仙庙”初名“魏夫人祠”,唐垂拱四年(688)增修,易名“紫虚元君宫”。宋徽宗时续建,崇宁三年(1104)徽宗赐额“静应”,建“灵应”坊,改名“静应庙”,明清之后多有增修。 1700多年来,每年方圆数百里的百姓都在此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缅怀魏华存为上清派和华夏文化所作出的贡献,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 二仙庙会,并发展成为豫北及晋东南地区最著名的庙会之一。庙会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五,唐代至明清时期,表演以说唱、花鼓戏、诵经劝善为主。清末至民国初期,二仙庙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庙会期间,男女老幼密密如蚁,层层如织,昼跻途中,夜休盈院。 2009年6月,二仙庙会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5年二仙庙会将在3月29日—4月12日(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五)隆重举行,为期15天。通过独具特色的神农拜祖大典、传统民俗表演、非遗活动展演、特色商品展销、手工艺体验、美食市集以及大众游乐等,为广大游客打造一场热闹喜庆而又生动有趣的沉浸式民俗庙会盛宴。
二仙奶奶行水,这一传承了500余年的民俗活动,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岁月的记忆。2021年7月,它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三月初七至初九(4月4 – 6日),神农山风景区将在仙神谷举办二仙奶奶行水巡游,欢迎全国游客前来共襄二仙奶奶行水盛举! 二仙奶奶,即晋代的魏华存,她一生痴迷道家和玄学,对医理也有深入钻研。在那个时代,她以慈悲为怀,疗病救弱,将道家理论、医学理论与养生学融会贯通,最终著成了影响深远的《黄庭经》。这部经典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更为后世的养生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魏华存因其卓越贡献,被尊为“紫虚元君”,号“南岳夫人”,成为“上清派祖师”,在民间,人们亲切地称她为“二仙奶奶” 。 行水,又称大行水或下殿春游行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初春时节,二仙奶奶出游田园、祈求天水,以缓解春旱、疗愈民疾,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这一盛德功举被后人铭记并传承下来。 无论您是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还是想探寻历史的奥秘,都不要错过春天的这场双非遗盛宴!让我们在春暖花开之际,相聚神农山,欢度二仙庙会,共同见证二仙奶奶行水这一古老而神秘的非遗活动,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开启一段难忘的祈福之旅。
转载请注明来源:风光网视 » 揭秘千年传承,共赴神农山二仙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