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州针都”到文旅新地标,大阳古镇的繁荣仍在延续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大阳古镇正书写着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追溯过去,“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说书人所唱的是大阳古镇往昔的恢宏格局;《山海经》记载“虎尾山其阴有铁”,指向的也是大阳这片土地。

从春秋战国延续数千年的冶炼史,为大阳古镇铺就了繁华底色。明清时期,大阳便迎来鼎盛时代,木市、米市、煤市等八大市场次第兴起,百余家商号在此汇聚,仅铁货经营商户便有四五十家,从业人员逾千。镇域周边煤窑林立,铁场货积如山,每日经太行古道贩运粮铁的车马络绎不绝,日进斗金的民间传说,印证着大阳当年的繁华。

作为明清全国制针业中心,大阳钢针以工艺精湛闻名,不仅覆盖国内市场,更远销中亚诸国。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曾明确记述了:“大阳的针,供应着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远销中亚一带。”大阳古镇“九州针都”的美誉正由此而来,非遗传承人李连五演唱的《卖针歌》,更成为这段历史的鲜活传承载体。

昔日“针都”繁华散去,如今的大阳古镇,明清古建筑群与现代文旅业态相映成趣,官家大宅与富商院落,经保护性改造已成为可步入的文化与康养空间。游人漫步于老街老巷,可以轻松走进时光。木作馆内,游客们体验拉大锯、拼榫卯的传统木作;古法制铁馆中,“坩埚炼铁”“锔匠”等非遗技艺的活态展示,让冶铁文化可触可感。同时,大阳古镇通过实施“百村百院”工程,将老宅院改造为特色康养民宿,阳阿清居便是其中的典范。
阳阿清居以张家院落等古建筑为基础改造而成,作为古建活化利用的生动范例,2023年,这家民宿成为山西唯一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的单位,还入选山西民宿品牌“太行人家”;2025年又入选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推介的首批康养旅居基地名单。

大阳古镇的发展,不止于建筑与非遗,更体现在多元业态的创新中。古镇深挖“万里茶道”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万里茶道博物馆;同时依托冶铁文化,开发古法制铁体验馆;创新推出古城墙光影秀、《如愿大阳》等实景演出,AR导览技术的应用,更让游客能通过手机穿越到百年前的市井,感受当时的古镇繁华。

如今古镇的青石板路两旁,不仅有非遗工坊、文创店铺,更涌现出农产品直播、抖音短视频创作的新农人。这里的村民也通过房屋入股、就业参与等方式共享旅游红利,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从“九州针都”到文旅新地标,大阳的繁荣故事仍在延续。

转载请注明来源:风光网视 » 从“九州针都”到文旅新地标,大阳古镇的繁荣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