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湖北秭归广泛流传,姑娘相女婿,不是看小伙子长得帅不帅,而是看他家里脐橙种的多不多。
秭归脐橙,已不仅仅是一种水果的名称,而更多地已成为一张地方名片,并以农耕文化形式融入到这个地方的经济社会生活。
长得像葡萄的秭归脐橙
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秭归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写下了著名不朽诗篇《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
“诗祖”屈原的这篇咏物言志的诗篇,用浪漫的笔调,以橘树比兴,寄托了诗人的家国情怀、理想抱负。同时,诗篇也成为秭归县柑橘种植有文字可考的有力证据。
秭归县脐橙核心示范区
屈原何曾想到,2300多年后的湖北秭归,他所咏颂的橘树,已是满山红遍,一年四季有脐橙果,365天飘果香,秭归脐橙早已驰名中外。
如果说古代诗人把诗写在了竹帛上,而当今的秭归农民,则把田园变成了立体的橘颂诗篇,变成了年年可随意支取的山上绿色银行。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橘树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受命不迁”是因为离不开“南国”。即便是在“南国”的橘树,要想能生长出好的柑橘,则更需要好的立地条件和优良品种相匹配。
大自然总是恩赐于有信仰、有追求的屈原故里秭归:长江三峡的特殊河谷气候“湖北冬暖中心”,为秭归脐橙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特别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地处坝上库首的秭归县,江河库汊库岸总长度达到了408公里,更是锦上添花,孕育高峡出平湖,青山倒水影,135条小溪小河汇成的8条水系与长江交汇,这些水系和湖面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历来就适合柑橘的生长地方,更成为中国优质柑橘的养育地。
无工业三废、无重金属污染,森林覆盖率高达79.7%,秀美的山川更是成为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据秭归县农业部门退体干部崔治龙回忆:1958年春,秭归县柑橘研究所从中国柑橘研究所(重庆)引了10多株华盛顿脐橙、朋娜脐橙,栽种于老县城(现归州镇)的筲箕洼,从而,开启种优良脐橙种植的先河。
转载请注明来源:风光网视 » 秭归脐橙四季果香惊喜全国 催生三峡库区多个亿元村